【重磅】智慧城市2017大事盘点
2018-02-12
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智慧城市大事盘点!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在对2015、2016年进行盘点后,再次推出智慧城市2017年度盘点!本文作者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7年,中央明确提出建设智慧社会,促进新型城镇化。多部委启动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已于今年圆满完成,并发布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十大结论。各地政府积极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成效显著,智慧城市立法加速。
2017年,智慧城市再成焦点,智慧城市论坛及展览前沿技术引关注。目前,智慧城市产业景气趋于良好态势,多元主体积极参与。模式创新仍是智慧城市落地关键,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多方参与的模式得以规范。特色小镇政策稍有降温,小镇的建设逐渐步入规范化。同时,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成果颇丰。
一、中央明确提出建设智慧社会,促进新型城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求“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智慧社会建设已经与科技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强国等齐名,成为了国家战略。伴随其间的“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等将会成为全新的建设重点。这标志着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进入新时代,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具体要求。国家已由更多从政府角度来考虑的智慧城市建设转向更加侧重关注百姓层面的智慧社会建设。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
2017年1月1日中欧城镇化可持续创新平台正式启动,3月19日至21日在莆田召开2017中欧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
二、全国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完成,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十大结论发布
2017年12月20日,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编著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这是全球首创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全、评价覆盖范围最广、网络化平台使用和第三方市民体验调查规模最大的智慧城市评估实践。据介绍,2016年11月底,首次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正式启动。截至2017年7月,各项评价工作圆满完成,全国338个地级以上的共计249个城市参与指标填报,220个城市完成指标填报,覆盖人口达到9.97亿,占总人口比例71.46%,积累的大量评价和相关数据成为了解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现状,研判形势、分析问题、明确方向的重要依据。
此次评价工作共得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十大结论。第一,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整体处于起步阶段。第二,新型智慧城市市民获得感有待提升。第三,大部分参评城市建立了新型智慧城市工作机制。第四,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第五,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出现集群化特征。第六,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发展不均衡。第七,惠民服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关键导向作用。第八,信息资源基础保障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第九,新型智慧城市将建设公共服务便捷化初见成效。第十,移动互联网是提升惠民服务的主要渠道。
三、各地政府积极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出台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2017年是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的一年。各地政府积极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政策法规、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治理、信息资源、投融资模式、网络安全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不断取得积极进展,涌现了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
国家发改委等10余个部门组织80个城市全面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大幅提升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3月,山东省枣庄市发布2017年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点,结合《枣庄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枣庄市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枣庄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重点推进“1616”工程,即一个中心、六大平台、十六项智慧化应用项目。
5月,南宁市出台《2017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打造五个平台进一步提升智慧应用水平,十项重点工作让市民畅享更多“智慧服务”。
5月24日,湖南省发布《湖南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推进数据共享,打通信息孤岛,推进简政放权,促进创新创业,扩大公众参与,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人民群众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成果。
5月26日,石家庄出台《石家庄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7—2019年)》,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总体思路,以深化智慧应用为主线,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构建智慧产业生态体系,着力打造全国一流智慧城市,努力建设现代省会、经济强市,向着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第三极”迈进。
9月12日,蚌埠市发布《蚌埠市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2017—2018年)工作分工》。主要针对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政务大数据应用,开展智慧时空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推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养老、智慧水利、智慧城建、智慧人社、智慧食药应用,推进特种设备智慧监管与提升计量技术能力,提升智慧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等二十二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分工。
9月30日,淄博市完成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蓝图和实施路径的设计规划,公开印发《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7-2021)》、《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7-2021)实施方案》两个规范性、指导性文件,为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到2021年将淄博市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智慧名市。
12月,香港政府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蓝图》,概述将香港构建成为世界领先智慧城市的愿景和目标,和未来五年的发展计划,涵盖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环境、智慧市民、智慧政府及智慧经济六个主要范畴,当中包括开放数据、推动空间数据共享平台、发展三维数码地图及增加公共Wi-Fi热点等。
四、试点城市成效显著,智慧城市立法加速
继2016年9月,全国首部关于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地方性法规《银川市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条例》(简称《条例》)出台后,银川成为第一个以立法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体系的城市。试点城市成效显著,促使其他地区加快立法,促进智慧城市建设。
2017年10月31日,《大同市智慧城市促进条例(草案)》在大同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二审通过,待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正式颁布实施。这意味着,该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上升到了地方性法规层面,以法规的强制力明确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措施。
该条例草案明确提出,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应用推广、智慧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建立便捷普惠的智慧民生。要推进精准精细的智慧治理。要建设创新绿色的智慧产业。
五、模式创新仍是智慧城市落地关键,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多方参与模式得以规范
PPP改革推进3年多来,取得了积极成效。PPP改革不仅是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变革,也是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 2017年,我国一方面推广PPP模式发展,一方面发布通知对其进行规范。
4月28日召开的2017年PPP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认为2016年落地PPP项目数量和规模显著提高,覆盖地区及行业进一步扩大,民企参与度稳步提升,发展环境不断改善,2017年仍保持项目落地加快的良好态势。
2017年重点在健全PPP制度体系,大力推动农业和幸福产业PPP发展,加大PPP以奖代补资金和PPP基金引导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2018年初将规范推出第四批示范项目,推动PPP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2017年6月,国家发布《关于规范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资产证券化有关事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多方参与模式。要求分类稳妥地推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严格筛选开展资产证券化的PPP项目、完善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工作程序、着力加强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监督管理。
六、智慧城市产业景气趋于良好态势,多元主体积极参与
2017年,智慧城市建设在发达国家趋向于优化与提升城市服务水平,自下而上的智慧城市建设与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并用,如柏林、维也纳,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加入到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如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非洲地区。各国采用多种方式创新,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与评价工作。
城市兴起了第二轮的智慧城市建设与规矩设计,更加注重实效,如成都、沈阳、太原。同时,更多的不知名的城市加入到智慧城市建设的行列中。标志性、标杆性的城市相继出现,如深圳、福州、嘉兴、雄安。智慧城市的未来主要面向未来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与运营。
根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政策理论研究室与《经济》杂志社等机构共同组织开展智慧城市产业景气指数研究可以表明,智慧城市起步较早,发展较好的城市,由于城市信息基础较好,信息共享、数据融合、业务融合基础较好,数据开放已经达到应用阶段。这些城市的领导更多关注智慧化应用的丰富性,希望通过开放数据的方式激发社会创新活力,促进新型产业发展。
智慧城市发展处于中游的城市,已完成顶层设计和信息化基础建设,并有少量融合应用。这类城市多数希望能对其城市当前智慧城市发展现状进行再评估,以便找到下一步推进智慧城市的精准发力点。
还有一部分城市,虽然刚刚完成顶层设计,但有的基础设施已相对完善,只是城市层面的统筹机制才刚刚建立,此类城市特别重视关注国家此方面的最新政策、标准,重视向全球优秀城市学习,同时注重自身建设模式和特色创新的探索。
不论是哪类城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民生、环保都被提到了非常高的高度。同时,城市领导对产业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市场换产业,“以智慧城市促进城市产业发展”已成为多数城市的共同追求。此外,智慧城市法规建设、标准规范、机制创新等也成为一些城市共同关注。
同时,一些新的趋势逐渐显现:产业界从“占地盘模式”到“精耕细作模式”。巨型公司去智慧城市化,强调技术身份;中小型企业呈现爆发式增长;一些传统产业企业积极投身智慧城市建设;一些资本型企业开始以带有资本基因的方式进入和主导一些城市的建设。
七、智慧城市再成焦点,智慧城市论坛及展览前沿技术引关注
2017年,智慧城市再成焦点,各类智慧城市论坛、展览等层出不穷。包括:2017全球智慧城市高峰论坛暨国际智慧城市博览会、2017中国智慧城市论坛(贵阳)、第一届智慧城市县域经济发展论坛、2017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暨博览会、2017中国(国际)智能科技与应用博览会暨中国(银川)智慧城市与智慧生活博览会、2017新型智慧城市博览会、2017亚太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2017第八届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暨全国智慧城市合作大会、2017互联网+智慧中国年会、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等。
6月28日,2017国际智慧城市博览会在上海开幕,本次峰会以标准为引领,开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智慧转型之路,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进程又一标志性事件。此次博览会聚焦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涵盖移动通信、物联网、城市解决方案、智慧医疗、智能家居、平安城市、智能建筑、智慧政务、可再生能源应用、绿色建材、BIM、智慧社区等方面的新技术与产品,吸引大量人群关注。
9月22日,2017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暨博览会在沈阳开幕,参展企业类型丰富,涵盖智慧城市、数字通讯、科研院所、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大数据、智慧政务、智慧园区、智慧楼宇、智慧医疗、智慧出行、智能家居、智慧金融、特色小镇、开发运营、新能源汽车等各个领域,打造智慧城市、特色小镇和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对接交流平台。给百姓一场最前沿的科技之旅。
八、特色小镇政策降温,小镇建设步入规范化
6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刘志峰在由新京报举办的“遇见中国特色小镇启动峰会”上表示,自2016年公布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之后,特色小镇的发展超出想象,出现了生搬硬套、脱离实际的问题。特色小镇需要降温。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李铁表示,应警惕特色小镇房地产化、产业简单复制、一窝蜂兴建等现象。
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尊重小镇现有格局、不盲目拆老街区,保持小镇宜居尺度、不盲目盖高楼,传承小镇传统文化、不盲目搬袭外来文化。
10月,农业部发布《关于开展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建设试点的指导意见》,强调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农村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为基础,以“互联网+”为手段,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创新制度机制,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培育一批特点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力争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试点建设、认定一批产业支撑好、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信息化程度高、多种功能叠加、具有持续运营能力的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
12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组织实施共十六项意见,规范推进各地区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
九、各国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成果颇丰
标准化建设是引导智慧城市科学、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信息资源汇聚、共享和开发利用的基础支撑,中国城市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68/ SC1在全球开展的国际标准试点测试工作。
2017年2月,IEC智慧城市系统委员会(IEC SyC Smart Cities)第二次全会在东京召开,中国、英国,日本、美国、德国、南非、印度等国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IEC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
在WG2工作组会议上,万碧玉作为主持人,提出智慧城市市场关系研究工作将集中于战略、案例及城市仿真领域,包括4个战略方向:一是城市服务仿真数据融合,二是城市仿真领域的电工电子领域,三是城市仿真模型和算法的技术需求,四是案例和评估的指导方法,引起国际标准界的广泛关注。
国家标准委在世界标准日(10月14日)发布了一批重要国家标准,其中GB/T34678-2017《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GB/T34680.1-2017《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及分项评价指标制定的要求》、GB/T34680.3-2017《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第3部分:信息资源》、GB/T34679-2017《智慧矿山信息系统通用技术规范》四项国家标准获批发布。
10月22日至26日,在墨西哥举行的国际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会议决议,成都市与广东南海区成为10个国际标准试点中首批率先启动试点工作的城市。ISO计划在全球范围内遴选10个城市作为智慧城市标准试点。中国计划遴选5个城市,目前还有3个试点名额在角逐中。最终全球10个试点城市名单将于2018年5月中国珠海会议上公布。
12月25日,ISO智慧城市国际标准(中国区)首批试点工作会在成都举行。会议隆重举行ISO智慧城市国际标准首批率先启动试点城市授牌仪式,并就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的价值取向、实施路径和商业模式签署《智慧城市国际标准试点成都共识》,倡议政府和企业立足自身职责,坚持效率效益、公平正义原则,探索合理商议模式,建立全球一致的智慧城市标准规范。
德国当地时间2018年1月29日至2月2日,国际电工委员会智慧城市系统委员会IEC SyC on Smart Cities 第三次全会在德国多特蒙德市召开。来自中国、印度、新加坡、英国,日本、美国、德国、南非、韩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等100名专家共同探讨IEC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的工作及未来工作计划。该委员会副主席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服务业标准部副主任孙维担任。中国代表团派出14名专家参与了会议,并取得了重大工作成果。
国际方面,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与瑞典、葡萄牙的团队联合申报的:中欧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地平线2020计划”(Horizon 2020)URBiNAT,获得成功!计划成立国际合作实验室-living lab等。“地平线2020计划”(Horizon 2020)URBiNAT目前有全球16个国家,近30家单位,8个参与城市,其中包括中国沈阳。URBiNAT将与来自中国、巴西、阿曼、伊朗、日本等国家的非欧洲伙伴合作,共同实践NBS(Nature Based Solution)。各国的合作伙伴将与欧洲城市的7个Living Labs在横向层面上建立一个互联互动的包容性的实践社区,提升城市发展,加强应用NBS解决方案的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智慧城市大事盘点!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在对2015、2016年进行盘点后,再次推出智慧城市2017年度盘点!本文作者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7年,中央明确提出建设智慧社会,促进新型城镇化。多部委启动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已于今年圆满完成,并发布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十大结论。各地政府积极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成效显著,智慧城市立法加速。
2017年,智慧城市再成焦点,智慧城市论坛及展览前沿技术引关注。目前,智慧城市产业景气趋于良好态势,多元主体积极参与。模式创新仍是智慧城市落地关键,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多方参与的模式得以规范。特色小镇政策稍有降温,小镇的建设逐渐步入规范化。同时,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成果颇丰。
一、中央明确提出建设智慧社会,促进新型城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求“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智慧社会建设已经与科技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强国等齐名,成为了国家战略。伴随其间的“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等将会成为全新的建设重点。这标志着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进入新时代,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具体要求。国家已由更多从政府角度来考虑的智慧城市建设转向更加侧重关注百姓层面的智慧社会建设。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
2017年1月1日中欧城镇化可持续创新平台正式启动,3月19日至21日在莆田召开2017中欧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
二、全国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完成,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十大结论发布
2017年12月20日,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编著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这是全球首创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全、评价覆盖范围最广、网络化平台使用和第三方市民体验调查规模最大的智慧城市评估实践。据介绍,2016年11月底,首次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正式启动。截至2017年7月,各项评价工作圆满完成,全国338个地级以上的共计249个城市参与指标填报,220个城市完成指标填报,覆盖人口达到9.97亿,占总人口比例71.46%,积累的大量评价和相关数据成为了解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现状,研判形势、分析问题、明确方向的重要依据。
此次评价工作共得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十大结论。第一,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整体处于起步阶段。第二,新型智慧城市市民获得感有待提升。第三,大部分参评城市建立了新型智慧城市工作机制。第四,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第五,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出现集群化特征。第六,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发展不均衡。第七,惠民服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关键导向作用。第八,信息资源基础保障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第九,新型智慧城市将建设公共服务便捷化初见成效。第十,移动互联网是提升惠民服务的主要渠道。
三、各地政府积极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出台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2017年是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的一年。各地政府积极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政策法规、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治理、信息资源、投融资模式、网络安全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不断取得积极进展,涌现了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
国家发改委等10余个部门组织80个城市全面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大幅提升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3月,山东省枣庄市发布2017年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点,结合《枣庄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枣庄市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枣庄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重点推进“1616”工程,即一个中心、六大平台、十六项智慧化应用项目。
5月,南宁市出台《2017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打造五个平台进一步提升智慧应用水平,十项重点工作让市民畅享更多“智慧服务”。
5月24日,湖南省发布《湖南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推进数据共享,打通信息孤岛,推进简政放权,促进创新创业,扩大公众参与,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人民群众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成果。
5月26日,石家庄出台《石家庄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7—2019年)》,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总体思路,以深化智慧应用为主线,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构建智慧产业生态体系,着力打造全国一流智慧城市,努力建设现代省会、经济强市,向着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第三极”迈进。
9月12日,蚌埠市发布《蚌埠市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2017—2018年)工作分工》。主要针对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政务大数据应用,开展智慧时空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推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养老、智慧水利、智慧城建、智慧人社、智慧食药应用,推进特种设备智慧监管与提升计量技术能力,提升智慧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等二十二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分工。
9月30日,淄博市完成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蓝图和实施路径的设计规划,公开印发《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7-2021)》、《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7-2021)实施方案》两个规范性、指导性文件,为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到2021年将淄博市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智慧名市。
12月,香港政府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蓝图》,概述将香港构建成为世界领先智慧城市的愿景和目标,和未来五年的发展计划,涵盖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环境、智慧市民、智慧政府及智慧经济六个主要范畴,当中包括开放数据、推动空间数据共享平台、发展三维数码地图及增加公共Wi-Fi热点等。
四、试点城市成效显著,智慧城市立法加速
继2016年9月,全国首部关于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地方性法规《银川市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条例》(简称《条例》)出台后,银川成为第一个以立法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体系的城市。试点城市成效显著,促使其他地区加快立法,促进智慧城市建设。
2017年10月31日,《大同市智慧城市促进条例(草案)》在大同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二审通过,待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正式颁布实施。这意味着,该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上升到了地方性法规层面,以法规的强制力明确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措施。
该条例草案明确提出,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应用推广、智慧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建立便捷普惠的智慧民生。要推进精准精细的智慧治理。要建设创新绿色的智慧产业。
五、模式创新仍是智慧城市落地关键,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多方参与模式得以规范
PPP改革推进3年多来,取得了积极成效。PPP改革不仅是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变革,也是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 2017年,我国一方面推广PPP模式发展,一方面发布通知对其进行规范。
4月28日召开的2017年PPP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认为2016年落地PPP项目数量和规模显著提高,覆盖地区及行业进一步扩大,民企参与度稳步提升,发展环境不断改善,2017年仍保持项目落地加快的良好态势。
2017年重点在健全PPP制度体系,大力推动农业和幸福产业PPP发展,加大PPP以奖代补资金和PPP基金引导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2018年初将规范推出第四批示范项目,推动PPP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2017年6月,国家发布《关于规范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资产证券化有关事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多方参与模式。要求分类稳妥地推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严格筛选开展资产证券化的PPP项目、完善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工作程序、着力加强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监督管理。
六、智慧城市产业景气趋于良好态势,多元主体积极参与
2017年,智慧城市建设在发达国家趋向于优化与提升城市服务水平,自下而上的智慧城市建设与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并用,如柏林、维也纳,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加入到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如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非洲地区。各国采用多种方式创新,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与评价工作。
城市兴起了第二轮的智慧城市建设与规矩设计,更加注重实效,如成都、沈阳、太原。同时,更多的不知名的城市加入到智慧城市建设的行列中。标志性、标杆性的城市相继出现,如深圳、福州、嘉兴、雄安。智慧城市的未来主要面向未来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与运营。
根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政策理论研究室与《经济》杂志社等机构共同组织开展智慧城市产业景气指数研究可以表明,智慧城市起步较早,发展较好的城市,由于城市信息基础较好,信息共享、数据融合、业务融合基础较好,数据开放已经达到应用阶段。这些城市的领导更多关注智慧化应用的丰富性,希望通过开放数据的方式激发社会创新活力,促进新型产业发展。
智慧城市发展处于中游的城市,已完成顶层设计和信息化基础建设,并有少量融合应用。这类城市多数希望能对其城市当前智慧城市发展现状进行再评估,以便找到下一步推进智慧城市的精准发力点。
还有一部分城市,虽然刚刚完成顶层设计,但有的基础设施已相对完善,只是城市层面的统筹机制才刚刚建立,此类城市特别重视关注国家此方面的最新政策、标准,重视向全球优秀城市学习,同时注重自身建设模式和特色创新的探索。
不论是哪类城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民生、环保都被提到了非常高的高度。同时,城市领导对产业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市场换产业,“以智慧城市促进城市产业发展”已成为多数城市的共同追求。此外,智慧城市法规建设、标准规范、机制创新等也成为一些城市共同关注。
同时,一些新的趋势逐渐显现:产业界从“占地盘模式”到“精耕细作模式”。巨型公司去智慧城市化,强调技术身份;中小型企业呈现爆发式增长;一些传统产业企业积极投身智慧城市建设;一些资本型企业开始以带有资本基因的方式进入和主导一些城市的建设。
七、智慧城市再成焦点,智慧城市论坛及展览前沿技术引关注
2017年,智慧城市再成焦点,各类智慧城市论坛、展览等层出不穷。包括:2017全球智慧城市高峰论坛暨国际智慧城市博览会、2017中国智慧城市论坛(贵阳)、第一届智慧城市县域经济发展论坛、2017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暨博览会、2017中国(国际)智能科技与应用博览会暨中国(银川)智慧城市与智慧生活博览会、2017新型智慧城市博览会、2017亚太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2017第八届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暨全国智慧城市合作大会、2017互联网+智慧中国年会、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等。
6月28日,2017国际智慧城市博览会在上海开幕,本次峰会以标准为引领,开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智慧转型之路,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进程又一标志性事件。此次博览会聚焦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涵盖移动通信、物联网、城市解决方案、智慧医疗、智能家居、平安城市、智能建筑、智慧政务、可再生能源应用、绿色建材、BIM、智慧社区等方面的新技术与产品,吸引大量人群关注。
9月22日,2017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暨博览会在沈阳开幕,参展企业类型丰富,涵盖智慧城市、数字通讯、科研院所、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大数据、智慧政务、智慧园区、智慧楼宇、智慧医疗、智慧出行、智能家居、智慧金融、特色小镇、开发运营、新能源汽车等各个领域,打造智慧城市、特色小镇和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对接交流平台。给百姓一场最前沿的科技之旅。
八、特色小镇政策降温,小镇建设步入规范化
6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刘志峰在由新京报举办的“遇见中国特色小镇启动峰会”上表示,自2016年公布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之后,特色小镇的发展超出想象,出现了生搬硬套、脱离实际的问题。特色小镇需要降温。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李铁表示,应警惕特色小镇房地产化、产业简单复制、一窝蜂兴建等现象。
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尊重小镇现有格局、不盲目拆老街区,保持小镇宜居尺度、不盲目盖高楼,传承小镇传统文化、不盲目搬袭外来文化。
10月,农业部发布《关于开展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建设试点的指导意见》,强调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农村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为基础,以“互联网+”为手段,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创新制度机制,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培育一批特点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力争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试点建设、认定一批产业支撑好、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信息化程度高、多种功能叠加、具有持续运营能力的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
12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组织实施共十六项意见,规范推进各地区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
九、各国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成果颇丰
标准化建设是引导智慧城市科学、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信息资源汇聚、共享和开发利用的基础支撑,中国城市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68/ SC1在全球开展的国际标准试点测试工作。
2017年2月,IEC智慧城市系统委员会(IEC SyC Smart Cities)第二次全会在东京召开,中国、英国,日本、美国、德国、南非、印度等国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IEC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
在WG2工作组会议上,万碧玉作为主持人,提出智慧城市市场关系研究工作将集中于战略、案例及城市仿真领域,包括4个战略方向:一是城市服务仿真数据融合,二是城市仿真领域的电工电子领域,三是城市仿真模型和算法的技术需求,四是案例和评估的指导方法,引起国际标准界的广泛关注。
国家标准委在世界标准日(10月14日)发布了一批重要国家标准,其中GB/T34678-2017《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GB/T34680.1-2017《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及分项评价指标制定的要求》、GB/T34680.3-2017《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第3部分:信息资源》、GB/T34679-2017《智慧矿山信息系统通用技术规范》四项国家标准获批发布。
10月22日至26日,在墨西哥举行的国际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会议决议,成都市与广东南海区成为10个国际标准试点中首批率先启动试点工作的城市。ISO计划在全球范围内遴选10个城市作为智慧城市标准试点。中国计划遴选5个城市,目前还有3个试点名额在角逐中。最终全球10个试点城市名单将于2018年5月中国珠海会议上公布。
12月25日,ISO智慧城市国际标准(中国区)首批试点工作会在成都举行。会议隆重举行ISO智慧城市国际标准首批率先启动试点城市授牌仪式,并就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的价值取向、实施路径和商业模式签署《智慧城市国际标准试点成都共识》,倡议政府和企业立足自身职责,坚持效率效益、公平正义原则,探索合理商议模式,建立全球一致的智慧城市标准规范。
德国当地时间2018年1月29日至2月2日,国际电工委员会智慧城市系统委员会IEC SyC on Smart Cities 第三次全会在德国多特蒙德市召开。来自中国、印度、新加坡、英国,日本、美国、德国、南非、韩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等100名专家共同探讨IEC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的工作及未来工作计划。该委员会副主席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服务业标准部副主任孙维担任。中国代表团派出14名专家参与了会议,并取得了重大工作成果。
国际方面,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与瑞典、葡萄牙的团队联合申报的:中欧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地平线2020计划”(Horizon 2020)URBiNAT,获得成功!计划成立国际合作实验室-living lab等。“地平线2020计划”(Horizon 2020)URBiNAT目前有全球16个国家,近30家单位,8个参与城市,其中包括中国沈阳。URBiNAT将与来自中国、巴西、阿曼、伊朗、日本等国家的非欧洲伙伴合作,共同实践NBS(Nature Based Solution)。各国的合作伙伴将与欧洲城市的7个Living Labs在横向层面上建立一个互联互动的包容性的实践社区,提升城市发展,加强应用NBS解决方案的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