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工智能打败的围棋手,如何看待AI与人类的关系? | 纪录片解密
2017-10-18
日本著名棋手藤泽秀行说过一句话:“棋道一百,我只知七。”
围棋被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游戏。想成为一位顶级棋手,往往需要过人的天赋和多年不懈的努力。
但是AI的出现颠覆了很多传统的下法,打开了围棋世界的一扇大门。2017年初,腾讯推出了AI围棋软件“绝艺”,在网络上以绝对优势击败各国顶尖棋手,其后又赴日本参加了UEC杯世界计算机围棋大赛并夺冠。
10月12日,一部记录了腾讯“绝艺”诞生和夺冠全程的记录片《7%》在香港恒生管理学院首次试映。该片由曾蝉联第51届、52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导演周浩执导,深度访谈了柯洁、古力、武宫正树、大竹英雄等多位世界顶级棋手,讨论AI与人类的关系。
著名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参加了首映会,并与周浩就AI之后人与机器的关系展开了深入的讨论,碰撞出无数火花。
研究人工智能,是用
不熟知的方法抵达秘境
以前我们拍纪录片还是拍一些跟人有关的东西,我一直觉得纪录片是研究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当科技发展到今天的时候,我发现好像仅仅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不够。所以说我想研究一下AI和人的关系。我认为这还是在研究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拓展。
我第一次去腾讯的时候认识了“绝艺”的研发团队。这个团队大概有十多个人,大多数是30岁左右的程序员,而且是典型的程序员,特别木讷。中午请我吃饭,除了他们的领导,其他人基本上不说话,连简单的寒喧都不会。我知道他们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设计软件,“绝艺”那时候已经不断地在跟柯洁下棋了,柯洁是很难赢一盘的。
我就想不通一个问题,柯洁成为世界第一,一方面是因为他有天赋,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自己不懈的努力。从几岁开始学棋,最后变成世界第一,需要运气,需要努力。
但是另外一群人,就像扫地僧一样,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研发出一台会下围棋的机器,就超越了柯洁,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发现我们常规的认知方式应该被不断地打破。就像两个星球之间有一百万光年,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我们以最快的速度也得一百万年才能抵达。实际上这种思维方式,现在已经越来越不准确了。比如说有虫洞,有另外一种方法可以抵达。人类对未来的认知、对世界的认知是非常非常局限的。世界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也许有另外一种方式可以走下去的。所以我觉得研究人工智能,实际上就是用一种以前我们不大熟知的方法去抵达另外的秘境。
对于所有围棋选手,AI的出现
是喜悦大于悲哀的事情
AI对我们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了,我发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帮围棋选手也许是人类第一批生活和职业受到严重影响的人,当AI出现以后,他们怎么面对AI的出现?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藤泽秀行,这是日本的一位已逝的、非常有名的棋圣,他曾经说过:“棋道一百,我只知其7”。后来我也访问过很多围棋高手,我问柯洁:”你大概知道多少?”柯洁说:“大概5%、6%吧。”
现在一般人认为AI围棋应该已经是围棋上帝了,但很多棋手并不认为AI已经穷尽了围棋的道理。我们自以为很了解世界,其实也许人类对世界的了解连7%都不到,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们认为对围棋的了解只有7%,何况我们这些平凡人?
目前为止,当AI出现的时候,围棋选手们的喜悦甚至会大于悲哀。只有一个人对我说“AI来得太早了”,这个人是柯洁,一个20岁不到的年轻人。当他是世界第一的时候,突然间有一个机器下得比他厉害,可以想象他的失落感。他问,“为什么AI不晚出现几年?”
但在另一个层面看,他也特别欣慰。当你成为世界第一的时候,突然冒出一个老师,这个老师可以很快碾压你,其实这种感觉对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来说,是一件非常欣慰的事情。因为知道自己的短处在哪里,可以进步了,这种感觉是非常微妙的。
围棋胜负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棋手会冷静地看待胜负,比如古力。其实对大多数棋手而言,围棋是一种修行,是让你在围棋中感悟人生。我采访日本一个非常有名的棋手,他感叹老天爷发明了这么一种完美的游戏,你不能穷尽它的变化,这种感觉是职业棋手才能体会的。
所以围棋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已经远远超过了胜负。当AlphaGo出现以后,全世界下围棋的人数增加,围棋在欧美的普及度也得到了提高。围棋之所以在欧美普及不开,是因为欧美没有很厉害的高手,高手都在东方。当围棋软件出现以后,一个欧洲人如果不断跟世界最高水平下棋的话,他的棋艺会提高得非常快。所以围棋界是非常高兴的,他们觉得AI既然来了就接受它。
吴岩
著名科幻作家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
人工智能可能导致失业,
但解放出来的人将创造新工作
我看到这个片子以后特别高兴,因为我是搞心理学出身,1961年的时候有一篇文章名为《7》,讲人类认知的极限就是7,只是7个左右的组块就可以处理这些问题。这可能已经到了人类认知的极限,但是计算机现在能帮助人类,那么下一步机器和人确实是站在一个起跑线上。
当大量的人工智能出现时,失业就会普遍产生。在内地,我们讨论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下一步谁会失业。比如说高校里面,翻译专业可能最早失业,因为翻译是比较容易做的。老师也快失业了,因为教师的这套东西基本上人工智能也是可以处理的。
今天人工智能确实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且是最普通人的生活。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近期对职业的发展,特别是对创业特别有好处。比如有个识花的软件,只要对着花拍一张照片,它就能告诉你这是什么品种,产自哪里。还有一个看云的软件,通过对云的观察,自动预测24小时之后的天气。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科技的进步是在不断解放人类,人工智能可能替代掉很多工作,而解放出来的人将会创造出新的工作方式和职业。
当天的讨论实在太精彩,影片正式放映前,主持人特意留了出时间给现场的观众提问。
Q:如果AI什么都能做,我们可以快乐消费,可以娱乐,可以happy,或者是进行文化方面的创作。人会不会被废掉?人类再继续往前走的动力在哪里?
周浩:我并不认为是机器战胜了人类,我更愿意认为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设计了一个机器,战胜了另外一个人或一群人。
我觉得未来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可能反而不是在人工智能本身,因为人工智能还是一种工具,危险一定是来自于那些使用这个工具的人。就是当人的恶和这个机器进行完美结合,也许人类的某种灾难会降临。所以我觉得最终应该控制的,应该用道德去规范的,还是人本身。因为人的恶,也许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机器有时候反而是可控的。
吴岩:周导提得很有道理,因为他一直在提一个作品是《黑晶》,这里面有大量的关于人的恶。但是我觉得后人类时代,这个问题也很严重。摆在所有人面前的现状是,不单要处理人文的问题,还要处理后人的问题。今天不是说没事儿了,而是要考虑的问题更多了。
Q:现在好像有一种趋势,总是在谈人工智能将会取代人类,这对教育来说是有很大影响的,因为我们通过教育去培训学生,用机器去教育学生可行吗?从人文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如何相信人工智能呢?
周浩:以我的观点,我觉得现有的人工智能是无法代替人脑的,比如说关于爱,关于爱情,我不知道两个机器怎么交配,怎么会有性生活。我觉得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合体,而围棋软件就是一种算法,说下棋的时候,哪一步棋的胜率高就下哪一步棋,在它的整个程序里面只有胜负,这是决定它认识世界的唯一方法。
而人类有趣的东西,恰恰是那些混沌的、模糊的、说不清道不明白的感觉。比如柯洁就谈到过这样的问题,他说下一步棋的时候,一定会受上一步棋的情绪的影响,跟今天吃了一顿饭、见了什么人,都有非常大的关系。但是对机器而言,它永远只有胜负。
所以人类的感觉超越了胜负,胜负只是一个手段。就围棋这个游戏而言,我并不认为胜负是人类要的结果。围棋在中国国语里面有一种说法叫做“手谈”,就是两个人不说话,用手在进行交流,这种感觉是很多棋手要找的感觉。
人跟人在一起的感觉,和人跟机器在一起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也许我不会那么悲观吧。
吴岩:我同意现在的人工智能,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还是比较“傻”的人工智能,虽然已经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了,但还是很简单的。下一代的人工智能,比如说模拟人脑的那些算法,一旦突破了,比较复杂的人工智能出现的时候,很难讲不会取代今天的一些事情。
现在大家总是在说人工智能情绪做不了,个性做不了,自我意志做不了。但事实上,情绪这些东西早晚都是可以做出来的,因为情绪就是伴随着认知的一种东西,你喜欢和不喜欢,这些都可以还原成某种生理的信号。只要把这些信号转换成代码,人工智能模拟情绪是没有问题的。至于说自我意识,这些也很可能早晚有一天是可以做的。所以我觉得,并不能说人工智能不可怕。
关于现在的教育,我非常同意现在我们就要做出很多应对的方式,来给我们的下一代人做准备,让他们努力面对这个新的一面。其实现在做可能都已经晚了,过去的科幻小说是说未来在远方,今天我们说未来昨天晚上已经到了。面对这个情况,学生没有办法面对,我们也没有办法面对,现在所有事情都比想象中出现得快。
日本著名棋手藤泽秀行说过一句话:“棋道一百,我只知七。”
围棋被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游戏。想成为一位顶级棋手,往往需要过人的天赋和多年不懈的努力。
但是AI的出现颠覆了很多传统的下法,打开了围棋世界的一扇大门。2017年初,腾讯推出了AI围棋软件“绝艺”,在网络上以绝对优势击败各国顶尖棋手,其后又赴日本参加了UEC杯世界计算机围棋大赛并夺冠。
10月12日,一部记录了腾讯“绝艺”诞生和夺冠全程的记录片《7%》在香港恒生管理学院首次试映。该片由曾蝉联第51届、52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导演周浩执导,深度访谈了柯洁、古力、武宫正树、大竹英雄等多位世界顶级棋手,讨论AI与人类的关系。
著名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参加了首映会,并与周浩就AI之后人与机器的关系展开了深入的讨论,碰撞出无数火花。
研究人工智能,是用
不熟知的方法抵达秘境
以前我们拍纪录片还是拍一些跟人有关的东西,我一直觉得纪录片是研究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当科技发展到今天的时候,我发现好像仅仅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不够。所以说我想研究一下AI和人的关系。我认为这还是在研究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拓展。
我第一次去腾讯的时候认识了“绝艺”的研发团队。这个团队大概有十多个人,大多数是30岁左右的程序员,而且是典型的程序员,特别木讷。中午请我吃饭,除了他们的领导,其他人基本上不说话,连简单的寒喧都不会。我知道他们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设计软件,“绝艺”那时候已经不断地在跟柯洁下棋了,柯洁是很难赢一盘的。
我就想不通一个问题,柯洁成为世界第一,一方面是因为他有天赋,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自己不懈的努力。从几岁开始学棋,最后变成世界第一,需要运气,需要努力。
但是另外一群人,就像扫地僧一样,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研发出一台会下围棋的机器,就超越了柯洁,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发现我们常规的认知方式应该被不断地打破。就像两个星球之间有一百万光年,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我们以最快的速度也得一百万年才能抵达。实际上这种思维方式,现在已经越来越不准确了。比如说有虫洞,有另外一种方法可以抵达。人类对未来的认知、对世界的认知是非常非常局限的。世界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也许有另外一种方式可以走下去的。所以我觉得研究人工智能,实际上就是用一种以前我们不大熟知的方法去抵达另外的秘境。
对于所有围棋选手,AI的出现
是喜悦大于悲哀的事情
AI对我们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了,我发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帮围棋选手也许是人类第一批生活和职业受到严重影响的人,当AI出现以后,他们怎么面对AI的出现?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藤泽秀行,这是日本的一位已逝的、非常有名的棋圣,他曾经说过:“棋道一百,我只知其7”。后来我也访问过很多围棋高手,我问柯洁:”你大概知道多少?”柯洁说:“大概5%、6%吧。”
现在一般人认为AI围棋应该已经是围棋上帝了,但很多棋手并不认为AI已经穷尽了围棋的道理。我们自以为很了解世界,其实也许人类对世界的了解连7%都不到,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们认为对围棋的了解只有7%,何况我们这些平凡人?
目前为止,当AI出现的时候,围棋选手们的喜悦甚至会大于悲哀。只有一个人对我说“AI来得太早了”,这个人是柯洁,一个20岁不到的年轻人。当他是世界第一的时候,突然间有一个机器下得比他厉害,可以想象他的失落感。他问,“为什么AI不晚出现几年?”
但在另一个层面看,他也特别欣慰。当你成为世界第一的时候,突然冒出一个老师,这个老师可以很快碾压你,其实这种感觉对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来说,是一件非常欣慰的事情。因为知道自己的短处在哪里,可以进步了,这种感觉是非常微妙的。
围棋胜负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棋手会冷静地看待胜负,比如古力。其实对大多数棋手而言,围棋是一种修行,是让你在围棋中感悟人生。我采访日本一个非常有名的棋手,他感叹老天爷发明了这么一种完美的游戏,你不能穷尽它的变化,这种感觉是职业棋手才能体会的。
所以围棋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已经远远超过了胜负。当AlphaGo出现以后,全世界下围棋的人数增加,围棋在欧美的普及度也得到了提高。围棋之所以在欧美普及不开,是因为欧美没有很厉害的高手,高手都在东方。当围棋软件出现以后,一个欧洲人如果不断跟世界最高水平下棋的话,他的棋艺会提高得非常快。所以围棋界是非常高兴的,他们觉得AI既然来了就接受它。
吴岩
著名科幻作家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
人工智能可能导致失业,
但解放出来的人将创造新工作
我看到这个片子以后特别高兴,因为我是搞心理学出身,1961年的时候有一篇文章名为《7》,讲人类认知的极限就是7,只是7个左右的组块就可以处理这些问题。这可能已经到了人类认知的极限,但是计算机现在能帮助人类,那么下一步机器和人确实是站在一个起跑线上。
当大量的人工智能出现时,失业就会普遍产生。在内地,我们讨论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下一步谁会失业。比如说高校里面,翻译专业可能最早失业,因为翻译是比较容易做的。老师也快失业了,因为教师的这套东西基本上人工智能也是可以处理的。
今天人工智能确实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且是最普通人的生活。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近期对职业的发展,特别是对创业特别有好处。比如有个识花的软件,只要对着花拍一张照片,它就能告诉你这是什么品种,产自哪里。还有一个看云的软件,通过对云的观察,自动预测24小时之后的天气。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科技的进步是在不断解放人类,人工智能可能替代掉很多工作,而解放出来的人将会创造出新的工作方式和职业。
当天的讨论实在太精彩,影片正式放映前,主持人特意留了出时间给现场的观众提问。
Q:如果AI什么都能做,我们可以快乐消费,可以娱乐,可以happy,或者是进行文化方面的创作。人会不会被废掉?人类再继续往前走的动力在哪里?
周浩:我并不认为是机器战胜了人类,我更愿意认为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设计了一个机器,战胜了另外一个人或一群人。
我觉得未来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可能反而不是在人工智能本身,因为人工智能还是一种工具,危险一定是来自于那些使用这个工具的人。就是当人的恶和这个机器进行完美结合,也许人类的某种灾难会降临。所以我觉得最终应该控制的,应该用道德去规范的,还是人本身。因为人的恶,也许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机器有时候反而是可控的。
吴岩:周导提得很有道理,因为他一直在提一个作品是《黑晶》,这里面有大量的关于人的恶。但是我觉得后人类时代,这个问题也很严重。摆在所有人面前的现状是,不单要处理人文的问题,还要处理后人的问题。今天不是说没事儿了,而是要考虑的问题更多了。
Q:现在好像有一种趋势,总是在谈人工智能将会取代人类,这对教育来说是有很大影响的,因为我们通过教育去培训学生,用机器去教育学生可行吗?从人文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如何相信人工智能呢?
周浩:以我的观点,我觉得现有的人工智能是无法代替人脑的,比如说关于爱,关于爱情,我不知道两个机器怎么交配,怎么会有性生活。我觉得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合体,而围棋软件就是一种算法,说下棋的时候,哪一步棋的胜率高就下哪一步棋,在它的整个程序里面只有胜负,这是决定它认识世界的唯一方法。
而人类有趣的东西,恰恰是那些混沌的、模糊的、说不清道不明白的感觉。比如柯洁就谈到过这样的问题,他说下一步棋的时候,一定会受上一步棋的情绪的影响,跟今天吃了一顿饭、见了什么人,都有非常大的关系。但是对机器而言,它永远只有胜负。
所以人类的感觉超越了胜负,胜负只是一个手段。就围棋这个游戏而言,我并不认为胜负是人类要的结果。围棋在中国国语里面有一种说法叫做“手谈”,就是两个人不说话,用手在进行交流,这种感觉是很多棋手要找的感觉。
人跟人在一起的感觉,和人跟机器在一起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也许我不会那么悲观吧。
吴岩:我同意现在的人工智能,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还是比较“傻”的人工智能,虽然已经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了,但还是很简单的。下一代的人工智能,比如说模拟人脑的那些算法,一旦突破了,比较复杂的人工智能出现的时候,很难讲不会取代今天的一些事情。
现在大家总是在说人工智能情绪做不了,个性做不了,自我意志做不了。但事实上,情绪这些东西早晚都是可以做出来的,因为情绪就是伴随着认知的一种东西,你喜欢和不喜欢,这些都可以还原成某种生理的信号。只要把这些信号转换成代码,人工智能模拟情绪是没有问题的。至于说自我意识,这些也很可能早晚有一天是可以做的。所以我觉得,并不能说人工智能不可怕。
关于现在的教育,我非常同意现在我们就要做出很多应对的方式,来给我们的下一代人做准备,让他们努力面对这个新的一面。其实现在做可能都已经晚了,过去的科幻小说是说未来在远方,今天我们说未来昨天晚上已经到了。面对这个情况,学生没有办法面对,我们也没有办法面对,现在所有事情都比想象中出现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