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让制造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2018-06-04
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关于“制造业如何用互联网解决行业难题”的观点。
近期,2018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在河北举行,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22家企业机构、2000多位嘉宾相聚廊坊,共享时代新机遇,共话合作新愿景,共赢美好新未来。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在大会期间接受新华网思客专访,围绕“制造业如何用互联网解决行业难题”发表精彩观点。
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在2018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期间接受新华网思客专访。
以下是专访实录,由思客整理:
制造业要利用互联网化解产能过剩
思客:互联网正在和各行各业加速融合,那么,和制造业的融合会破解行业哪些突出问题?
陈全生:我提出“制造业+互联网”,制造业要成为应用互联网的主体,因为制造业自身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哪些问题用互联网才能解决。比如,我们的产能过剩是先进适用技术的产能过剩,是“放错了地方”的产能。这些过剩产能有一部分肯定是不行的,落后的、污染的,要去掉的,但有相当部分是可以搞国际产能合作的。去产能的“去”,第一是“去掉”的“去”;第二是“去哪儿”的“去”。解决过剩产能“去哪儿”的问题,就要利用互联网。
比如柬埔寨,钢铁需求量每年大约200-300万吨,却没有钢铁生产能力,柬埔寨还储有富铁矿,西哈努克港还是深水港,在深水港建钢铁基地是最佳选址。因铁矿石、钢材、钢锭、钢板都是重产品,水运最经济。因此,能不能把河北省的三、五家钢铁企业搬过去,既缓解河北钢铁产能过剩,又帮助柬埔寨发展经济;还能以柬埔寨为基地,向东南亚拓展,支持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再比如,非洲肯尼亚,每年大约需要4500万双鞋,当地只有2000万双的生产能力,另外,还需要服装厂,我们的鞋厂、服装企业都可以搬过去。
行业协会要利用互联网搜集整理全世界的产能状况,把中国的产能过剩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把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全球的产业结构联系起来,在国内找供方,在国外找需方,搞国际产能合作。还可与国外基金公司和互联网公司联手,共同找项目。我们不仅要搞贸易、设公司、卖产品,还要利用全球的资源来搞生产,探索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生产布局之路。
制造业要利用互联网引进人才
思客:创新驱动,说到底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应该说,也是当前不少企业面临的难题,如何应用互联网来解决?
陈全生:政府搞人才引进,实施“千人计划”和“百人计划”,很有必要。但同时,政府很难搞清楚什么地方、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需要的层次、结构和数量,更难搞清楚这些人才在世界、在中国的什么地方、什么单位、什么企业,而这正是人才资源网和人力资源网的强项。制造业利用互联网在世界搜集各类人才信息,可与世界著名猎头公司、劳务公司联手,在全球范围为中国制造业寻找各类人才。特别是要搜寻多个同类型、同行业、同专业的人才,以利于择优、竞争、压价。人才的出价和企业的承受价,一般要经过几轮的协商,政府是不宜涉及的。
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劳动力最丰富国家,也是科技人员数量最多、工程师价格最低的国家,但是中国既没有全球知名的猎头公司,也没有世界级的劳务公司,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极不匹配。利用猎头公司寻找、发现、追踪、评价、甄选、招聘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是国际惯例,中国的企业早晚要走上这条路。制造企业的劳资处、人力资源部(尤其大公司、大集团)应借用互联网引进人才之机,将自己打造成具有世界水准的中国猎头公司或劳务公司。
制造业要利用互联网引进技术
思客:当前,不少制造企业经营艰难,不是机器设备陈旧,而是没有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这个难题,如何应用互联网来解决?
陈全生:当代科技创新呈现开放型、交叉性、组合式、嵌入式等新特征,诸多国家的公司紧紧盯住美国硅谷、以色列、日本、德国、韩国等,到这些创新创造发明地去设点、办公司,跟踪搜集新东西、好东西。行业协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搜集国内产能、现有技术的信息,跟踪、搜集和整理国外最新的科技信息,为制造企业引进好东西、新东西。筛选的原则是:能在中国生产,利用上大规模制造能力的优势。发现合适目标,就主动走出去,技术买进来,国内搞生产,产品卖出去。
我们一有世界最雄厚的外汇储备;二有世界最巨大的消费市场;三有大规模生产、制造、配套能力。对于外国创新者,希望借用我大规模生产能力,尽快铺开世界市场,赚取更多利润。对于中国生产者,学习模仿能力一流,凡大进大出代工者,现在大多都有了自己的品牌。当然,这种引进和收购为权宜之计,长远之策是尽快建立中国制造业的创新体系。
制造业要利用互联网解决“新三角债”
思客:当前,企业资金紧张,尤其中小企业的资金链紧绷,也是企业面临的难题,如何应用互联网来解决?
陈全生:的确,资金紧张导致企业出现新的三角债。你欠我、我欠他、他欠你,似多米诺骨牌,倒一块,就会倒一片;一个企业出问题,就会连锁一批相关企业、事业单位、银行,甚至政府部门。过去解决三角债,逐个企业冲销,化解难度大。现在可通过互联网,把一个地区(或系统)所有希望对冲三角债的企业债务链接起来,线上搜集企业相关数据,线下汇总企业财务报表,形成一个债务集合,然后重新组合债权债务关系,搭建新的债务链。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过去非人力能所为,现在正是互联网强项。
还可以成立债务化解基金公司,一是提供和设计化解方案,只牵线搭桥,不追债、不讨债。债务越多,市场越大,供给越多,需求越多,化解成功的概率越大;二是遇到过不去的坎,接不上的链,债务化解基金公司放个债,搭个桥,接个链;三是看到好的、有价值的,就投点资、入点股。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电商就演变成互联网债务资产管理公司。化解企业债务,就是化解中国金融风险。需要与金融监管部门相沟通,求得理解支持帮助。金融监管部门最知道其中的难点和关键环节,如果银行、股市、债市、汇市、期货、现货、投资一起上,就能更通畅地集合整合、重组新债务链,化解“新三角债”。
制造业要利用互联网提高产业工人素质
思客:高质量的增长靠高质量的人才创造,高质量的产品靠高质量的工人制造。当前,制造业的从业者中不少人学历偏低,如何加快提升整体素质?
陈全生:据统计局《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2017年农民工2.86亿,其中,在制造业的从业人数占30%,约8700万人。这些人里,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3%,约6000多万。现在制造业产业大军的主力军是农民工,将来的后备军依然是农民工。一支以初中文化为主体的制造业产业大军,是我国跻身世界制造强国的最大瓶颈。
国外技术可引进,现代设备可购买,管理方法可借鉴,但是高素质、高技能的产业工人队伍,只有依靠自己培养,别无他途。而六、七千万农民工的培训,不依靠互联网,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对上亿计的制造业产业大军,我们必须舍得拿出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每年免费对农民工培训几天或一周的做法,根本培养不出中国制造业“能工巧匠”的产业大军。这是涉及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的大事。
所以,我提出要“制造业+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制造业”,让制造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更快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目标。
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关于“制造业如何用互联网解决行业难题”的观点。
近期,2018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在河北举行,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22家企业机构、2000多位嘉宾相聚廊坊,共享时代新机遇,共话合作新愿景,共赢美好新未来。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在大会期间接受新华网思客专访,围绕“制造业如何用互联网解决行业难题”发表精彩观点。
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在2018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期间接受新华网思客专访。
以下是专访实录,由思客整理:
制造业要利用互联网化解产能过剩
思客:互联网正在和各行各业加速融合,那么,和制造业的融合会破解行业哪些突出问题?
陈全生:我提出“制造业+互联网”,制造业要成为应用互联网的主体,因为制造业自身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哪些问题用互联网才能解决。比如,我们的产能过剩是先进适用技术的产能过剩,是“放错了地方”的产能。这些过剩产能有一部分肯定是不行的,落后的、污染的,要去掉的,但有相当部分是可以搞国际产能合作的。去产能的“去”,第一是“去掉”的“去”;第二是“去哪儿”的“去”。解决过剩产能“去哪儿”的问题,就要利用互联网。
比如柬埔寨,钢铁需求量每年大约200-300万吨,却没有钢铁生产能力,柬埔寨还储有富铁矿,西哈努克港还是深水港,在深水港建钢铁基地是最佳选址。因铁矿石、钢材、钢锭、钢板都是重产品,水运最经济。因此,能不能把河北省的三、五家钢铁企业搬过去,既缓解河北钢铁产能过剩,又帮助柬埔寨发展经济;还能以柬埔寨为基地,向东南亚拓展,支持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再比如,非洲肯尼亚,每年大约需要4500万双鞋,当地只有2000万双的生产能力,另外,还需要服装厂,我们的鞋厂、服装企业都可以搬过去。
行业协会要利用互联网搜集整理全世界的产能状况,把中国的产能过剩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把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全球的产业结构联系起来,在国内找供方,在国外找需方,搞国际产能合作。还可与国外基金公司和互联网公司联手,共同找项目。我们不仅要搞贸易、设公司、卖产品,还要利用全球的资源来搞生产,探索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生产布局之路。
制造业要利用互联网引进人才
思客:创新驱动,说到底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应该说,也是当前不少企业面临的难题,如何应用互联网来解决?
陈全生:政府搞人才引进,实施“千人计划”和“百人计划”,很有必要。但同时,政府很难搞清楚什么地方、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需要的层次、结构和数量,更难搞清楚这些人才在世界、在中国的什么地方、什么单位、什么企业,而这正是人才资源网和人力资源网的强项。制造业利用互联网在世界搜集各类人才信息,可与世界著名猎头公司、劳务公司联手,在全球范围为中国制造业寻找各类人才。特别是要搜寻多个同类型、同行业、同专业的人才,以利于择优、竞争、压价。人才的出价和企业的承受价,一般要经过几轮的协商,政府是不宜涉及的。
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劳动力最丰富国家,也是科技人员数量最多、工程师价格最低的国家,但是中国既没有全球知名的猎头公司,也没有世界级的劳务公司,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极不匹配。利用猎头公司寻找、发现、追踪、评价、甄选、招聘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是国际惯例,中国的企业早晚要走上这条路。制造企业的劳资处、人力资源部(尤其大公司、大集团)应借用互联网引进人才之机,将自己打造成具有世界水准的中国猎头公司或劳务公司。
制造业要利用互联网引进技术
思客:当前,不少制造企业经营艰难,不是机器设备陈旧,而是没有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这个难题,如何应用互联网来解决?
陈全生:当代科技创新呈现开放型、交叉性、组合式、嵌入式等新特征,诸多国家的公司紧紧盯住美国硅谷、以色列、日本、德国、韩国等,到这些创新创造发明地去设点、办公司,跟踪搜集新东西、好东西。行业协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搜集国内产能、现有技术的信息,跟踪、搜集和整理国外最新的科技信息,为制造企业引进好东西、新东西。筛选的原则是:能在中国生产,利用上大规模制造能力的优势。发现合适目标,就主动走出去,技术买进来,国内搞生产,产品卖出去。
我们一有世界最雄厚的外汇储备;二有世界最巨大的消费市场;三有大规模生产、制造、配套能力。对于外国创新者,希望借用我大规模生产能力,尽快铺开世界市场,赚取更多利润。对于中国生产者,学习模仿能力一流,凡大进大出代工者,现在大多都有了自己的品牌。当然,这种引进和收购为权宜之计,长远之策是尽快建立中国制造业的创新体系。
制造业要利用互联网解决“新三角债”
思客:当前,企业资金紧张,尤其中小企业的资金链紧绷,也是企业面临的难题,如何应用互联网来解决?
陈全生:的确,资金紧张导致企业出现新的三角债。你欠我、我欠他、他欠你,似多米诺骨牌,倒一块,就会倒一片;一个企业出问题,就会连锁一批相关企业、事业单位、银行,甚至政府部门。过去解决三角债,逐个企业冲销,化解难度大。现在可通过互联网,把一个地区(或系统)所有希望对冲三角债的企业债务链接起来,线上搜集企业相关数据,线下汇总企业财务报表,形成一个债务集合,然后重新组合债权债务关系,搭建新的债务链。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过去非人力能所为,现在正是互联网强项。
还可以成立债务化解基金公司,一是提供和设计化解方案,只牵线搭桥,不追债、不讨债。债务越多,市场越大,供给越多,需求越多,化解成功的概率越大;二是遇到过不去的坎,接不上的链,债务化解基金公司放个债,搭个桥,接个链;三是看到好的、有价值的,就投点资、入点股。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电商就演变成互联网债务资产管理公司。化解企业债务,就是化解中国金融风险。需要与金融监管部门相沟通,求得理解支持帮助。金融监管部门最知道其中的难点和关键环节,如果银行、股市、债市、汇市、期货、现货、投资一起上,就能更通畅地集合整合、重组新债务链,化解“新三角债”。
制造业要利用互联网提高产业工人素质
思客:高质量的增长靠高质量的人才创造,高质量的产品靠高质量的工人制造。当前,制造业的从业者中不少人学历偏低,如何加快提升整体素质?
陈全生:据统计局《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2017年农民工2.86亿,其中,在制造业的从业人数占30%,约8700万人。这些人里,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3%,约6000多万。现在制造业产业大军的主力军是农民工,将来的后备军依然是农民工。一支以初中文化为主体的制造业产业大军,是我国跻身世界制造强国的最大瓶颈。
国外技术可引进,现代设备可购买,管理方法可借鉴,但是高素质、高技能的产业工人队伍,只有依靠自己培养,别无他途。而六、七千万农民工的培训,不依靠互联网,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对上亿计的制造业产业大军,我们必须舍得拿出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每年免费对农民工培训几天或一周的做法,根本培养不出中国制造业“能工巧匠”的产业大军。这是涉及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的大事。
所以,我提出要“制造业+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制造业”,让制造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更快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