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重点不是科技,而是生活其中的人
2017-05-26
单纯的科技创新不一定能够改善生活。有关智慧城市的倡议,归根究底,就是希望以以人为本的科技创新,提升当地市民的生活质素。近年世界各地不少城市,都锐意随这方向发展,在城市规划、提升交通效率、节能、减废、改善医疗(尤其对长者的照顾)、政府施政方面都推出了不少“聪明措施”。香港是全球其中一个互联网覆盖率和智能手机拥有率最高的城市,大有本钱发展成为智慧城市,提高各种服务的效能。其他地区的经验,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医疗健康
人类越来越长寿,婴儿出生率却正在降低,人口老化已成为全世界都要面对的课题。如何更有效运用有限的资源,照顾老龄化人口,减低医疗系统的负担,成为了不少城市的当务之急。
年轻人日常要上班,家务助理又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够负担,独留长者在家,难免担心。新加坡当局就推出了“长者监护系统”(EMS- Elderly Monitoring System ),透过在长者家中不同角落安装,监察长者在家中的活动情况,并且记录其独有的生活模式,假如有异于寻常的情况发生,系统会立即发出提示给其家人或医生。EMS 系统现于新加坡最新的政府组屋(HDB)试行,参与的家庭都很满意该项服务,认为它可以让他们更感安心。试行成功,新加坡政府稍后会将EMS推广到其他组屋屋苑。
此外,新加坡政府在2014年起又推出了远程复康系统(Tele-health rehabilitation system),曾经中风的康复病人可以透过平板计算机应用程序,安坐家中与身处医院的医护人员的人员作视像对话,进行简单的复诊,或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病人因而减少舟车劳顿进出医院的次数,医疗系统的轮候时间、病床和人手的需求的亦可以减低,一举多得。
韩国首尔亦于2015年出了名为U-health的远程医疗系统。长者可以透过设于居所附近的老人中心的U-health系统,自行测量心跳、血压、血糖等简单维生指数,系统会把数据直接传送给医院,减省长者长途跋涉到医院作例行简单的健康检查的次数,对减低医疗系统的负担,非常有帮助。
交通运输
美国有研究显示,繁忙时间在道路上可有高达30%的车辆其实是在兜圈寻找停车位的,假如能够透过科技尽快找到停车位,其实对减少交通挤塞非常有帮助。台湾的“停车大声公”手机程序能够为驾驶人士提供实时空置车位(包括停车场及路边车位)讯息,显示停车地点与目的地的距离,比较不同停车场的价格,并透过Google导航建议开车路线。在个别停车场,用家更可以透过“停车大声公”以手机付款支付停车费,毋须再取票,和为缴费两边奔跑,排队缴费。
要数智慧城市,西班牙的巴塞隆纳可说是个先行者。早在2013年,巴塞隆纳已经推出手机缴付应用程序ApparkB,以取代传统的咪表位。ApparkB采用实时收费,市民不需多付停车费。该应用程序并会发出提示,提醒驾驶者停车时间快将完结,及停车的正确位置。
巴塞隆纳的智能巴士站大型活动屏幕提供实际巴士到站时间、旅游及通勤信息和地图搜索功能,并有免费Wifi及智能手机充电设施,及透过侦测巴士站使用者年龄性别而播出相关广告内容的智能广告板。这些智能巴士站,透过安装在上盖的太阳能发电板供电,既方便又环保,自2013年推出以来就赢尽了市民和游客的欢心。
新加坡的交通管理,以数据为本。政府透过城市内的监视录像器镜头观察交通流量,分析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实时乘客数据,及名为Beeline群众外包措施鼓励市民建议新的巴士线,不断优化共交通工具的路线,及控制路面车辆流量,令市内的交通运输更加畅通。
停车方面,新加坡亦于2015年推出了名为Park&Go@SG的实时停车手机程序。因为有当地房屋局(HDB)和运输局(LTA)的支持,并提供停车位数据,Park&Go@SG在最初推出的时候,已经覆盖差不多六成的停车场车位,并不断持续增加中。
城市规划、减废节能
在城市规划方面,新加坡政府在数据方面的运用非常成熟。他们会透过不同的渠道收集有关城市的数据,包括交通流量、日照、风向、雨量等等,在设计新市镇的时候,透过计算机仿真系统,找出最适合的城市规划。日照最强的地方,主力在顶楼安装太阳能设施;比较阴凉的地方用来发展公共空间;考虑风向等数据,决定楼宇的坐向,通爽的设计可以减少空调的需要,达到节能的目的。
巴塞隆那市政府也非常懂得运用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和大数据提高市政效率。在2014年,市政府把市内超过一千枝街灯成LED灯,并透过传感器计算街灯与行人的距离,以调节灯的光暗,达到节能的效果。又例如在公园里,他们会透过不同的监察系统观察降雨量及空气湿度,以调节植物的灌溉用水。市内的垃圾桶亦有智能装置监察废物容量。垃圾桶只会在载满的时候,才会被清倒,以优化废物处理的工序。
群众外包(Crowdsourcing)
集体智慧一定胜过闭门造车。因为互联网、社交媒体和智能电话的普及,相比从前,现在的政府可以非常容易地收集市民对各种设施的意见。不少城市都纷纷透过群众外包鼓励市民参与市政讨论,集思广益。除了以上提过的以新增巴士线为主题的Beeline,新加坡政府正在筹备推出新的eCitizen ideas 群众外包平台。
在台湾,才四十出头的新竹市市长林智坚便非常喜欢用Facebook等社交媒体和民众互动。在社交媒体上提出不同的议题,哪一个最多人关注,实时便知道市民的反应。新竹市要不要盖轻轨、火车站前庭广场整修计划应该如何进行,都透过社交媒体与公众讨论,集思广益。
马来西亚在群众外包方面,亦毫不逊色。马来西亚的总理就已经连续四年在筹备年度预算案时,在他的个人网站上让公众为他们最关注的议题投票。
单纯的科技创新不一定能够改善生活。有关智慧城市的倡议,归根究底,就是希望以以人为本的科技创新,提升当地市民的生活质素。近年世界各地不少城市,都锐意随这方向发展,在城市规划、提升交通效率、节能、减废、改善医疗(尤其对长者的照顾)、政府施政方面都推出了不少“聪明措施”。香港是全球其中一个互联网覆盖率和智能手机拥有率最高的城市,大有本钱发展成为智慧城市,提高各种服务的效能。其他地区的经验,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医疗健康
人类越来越长寿,婴儿出生率却正在降低,人口老化已成为全世界都要面对的课题。如何更有效运用有限的资源,照顾老龄化人口,减低医疗系统的负担,成为了不少城市的当务之急。
年轻人日常要上班,家务助理又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够负担,独留长者在家,难免担心。新加坡当局就推出了“长者监护系统”(EMS- Elderly Monitoring System ),透过在长者家中不同角落安装,监察长者在家中的活动情况,并且记录其独有的生活模式,假如有异于寻常的情况发生,系统会立即发出提示给其家人或医生。EMS 系统现于新加坡最新的政府组屋(HDB)试行,参与的家庭都很满意该项服务,认为它可以让他们更感安心。试行成功,新加坡政府稍后会将EMS推广到其他组屋屋苑。
此外,新加坡政府在2014年起又推出了远程复康系统(Tele-health rehabilitation system),曾经中风的康复病人可以透过平板计算机应用程序,安坐家中与身处医院的医护人员的人员作视像对话,进行简单的复诊,或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病人因而减少舟车劳顿进出医院的次数,医疗系统的轮候时间、病床和人手的需求的亦可以减低,一举多得。
韩国首尔亦于2015年出了名为U-health的远程医疗系统。长者可以透过设于居所附近的老人中心的U-health系统,自行测量心跳、血压、血糖等简单维生指数,系统会把数据直接传送给医院,减省长者长途跋涉到医院作例行简单的健康检查的次数,对减低医疗系统的负担,非常有帮助。
交通运输
美国有研究显示,繁忙时间在道路上可有高达30%的车辆其实是在兜圈寻找停车位的,假如能够透过科技尽快找到停车位,其实对减少交通挤塞非常有帮助。台湾的“停车大声公”手机程序能够为驾驶人士提供实时空置车位(包括停车场及路边车位)讯息,显示停车地点与目的地的距离,比较不同停车场的价格,并透过Google导航建议开车路线。在个别停车场,用家更可以透过“停车大声公”以手机付款支付停车费,毋须再取票,和为缴费两边奔跑,排队缴费。
要数智慧城市,西班牙的巴塞隆纳可说是个先行者。早在2013年,巴塞隆纳已经推出手机缴付应用程序ApparkB,以取代传统的咪表位。ApparkB采用实时收费,市民不需多付停车费。该应用程序并会发出提示,提醒驾驶者停车时间快将完结,及停车的正确位置。
巴塞隆纳的智能巴士站大型活动屏幕提供实际巴士到站时间、旅游及通勤信息和地图搜索功能,并有免费Wifi及智能手机充电设施,及透过侦测巴士站使用者年龄性别而播出相关广告内容的智能广告板。这些智能巴士站,透过安装在上盖的太阳能发电板供电,既方便又环保,自2013年推出以来就赢尽了市民和游客的欢心。
新加坡的交通管理,以数据为本。政府透过城市内的监视录像器镜头观察交通流量,分析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实时乘客数据,及名为Beeline群众外包措施鼓励市民建议新的巴士线,不断优化共交通工具的路线,及控制路面车辆流量,令市内的交通运输更加畅通。
停车方面,新加坡亦于2015年推出了名为Park&Go@SG的实时停车手机程序。因为有当地房屋局(HDB)和运输局(LTA)的支持,并提供停车位数据,Park&Go@SG在最初推出的时候,已经覆盖差不多六成的停车场车位,并不断持续增加中。
城市规划、减废节能
在城市规划方面,新加坡政府在数据方面的运用非常成熟。他们会透过不同的渠道收集有关城市的数据,包括交通流量、日照、风向、雨量等等,在设计新市镇的时候,透过计算机仿真系统,找出最适合的城市规划。日照最强的地方,主力在顶楼安装太阳能设施;比较阴凉的地方用来发展公共空间;考虑风向等数据,决定楼宇的坐向,通爽的设计可以减少空调的需要,达到节能的目的。
巴塞隆那市政府也非常懂得运用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和大数据提高市政效率。在2014年,市政府把市内超过一千枝街灯成LED灯,并透过传感器计算街灯与行人的距离,以调节灯的光暗,达到节能的效果。又例如在公园里,他们会透过不同的监察系统观察降雨量及空气湿度,以调节植物的灌溉用水。市内的垃圾桶亦有智能装置监察废物容量。垃圾桶只会在载满的时候,才会被清倒,以优化废物处理的工序。
群众外包(Crowdsourcing)
集体智慧一定胜过闭门造车。因为互联网、社交媒体和智能电话的普及,相比从前,现在的政府可以非常容易地收集市民对各种设施的意见。不少城市都纷纷透过群众外包鼓励市民参与市政讨论,集思广益。除了以上提过的以新增巴士线为主题的Beeline,新加坡政府正在筹备推出新的eCitizen ideas 群众外包平台。
在台湾,才四十出头的新竹市市长林智坚便非常喜欢用Facebook等社交媒体和民众互动。在社交媒体上提出不同的议题,哪一个最多人关注,实时便知道市民的反应。新竹市要不要盖轻轨、火车站前庭广场整修计划应该如何进行,都透过社交媒体与公众讨论,集思广益。
马来西亚在群众外包方面,亦毫不逊色。马来西亚的总理就已经连续四年在筹备年度预算案时,在他的个人网站上让公众为他们最关注的议题投票。